■廖木星/创意绘画
命名是一项技术活
●新快观察
根据中国足协要求,从2021年起,国内足球俱乐部名称将改为中性名称。从初衷来看,这是一件好事,或者至少是一个应该追求的方向。不过,俱乐部对于更名并不热心。不仅一拖再拖,起的名字也充满负面含义——足协不接受、媒体不认可、球迷不买账、各方不满。
命名是一项技术活。不管中国足球是否真的到了需要采用中性名字的地步,既然是给自己改名,就不能随便做。
■新快报记者 王迪
不只是地名可以凸显中立性
中超第一支更改中性名称的球队是大连队。去年年初,大连一方宣布更名为“大连人”,球队也以“大连人”的名义参加2020赛季联赛。平心而论,“大连人”这个名字称不上优雅,但考虑到大连队是“中性名的先驱”,“大连人”三个字基本得到了外界的认可。
第一个“以人名命名”的团队虽然有些创意,但确实不应该被模仿。不幸的是,听说河北华夏幸福和青岛黄海都计划更名为“河北人民”和“青岛人民”。如果大家都选择这种命名方式,那么接下来的中超赛场将会充满“人肉德比”,大家都知道场面将会有多么尴尬。
比“以人名命名”更糟糕的是直接“地名+FC”,翻译过来就是“某某足球俱乐部”,简称“某某球队”。先不说这是冒犯足协还是自诩正统,但说白了,这根本就不叫点名——就像一个人只有姓氏而没有名字一样。可惜很多俱乐部都有这种想法,直接把公司名去掉中超球队名称,留下地名就完事了。
事实上,不只是显眼的地名显得中性。选名上还有很大的思考空间。中国足协透露,各俱乐部提交的中性名称基本符合要求,但所谓合规,就是充斥着“某某球队”、“哪里人”、“××”的更名方案。城市”和“什么联赛”。不知道俱乐部这样做是为了处理差事,还是被动对抗……
中和不应过度
不可否认,国内足球俱乐部名称变更频繁,也有像“北京人和”这样频繁更换注册地的“流浪球队”。如果队名能够固定下来,那么球队就能更好的扎根、生存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改变中性名称不仅是为了与高水平联赛看齐,也是为了让中国足球更加成熟和规范。
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执行的简单粗暴。甚至可以说,要求改变中性名字的要求有些过分了。起初,足协允许自2004年以来未更名的球队保留原来的名称。后来又制定了“一刀切”的政策,要求所有球队重新命名,导致很多“老字号”品牌被迫改名。
国安、鲁能、申花、泰达、建业、亚泰、绿城中超球队名称,他们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。提到国安,就想到北京;提到国安,就想到北京;提到国安,就想到北京。说到申花,就想到上海;说到申花,就想到上海;说到申花,就想到上海。说起泰达,你就会想到天津……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些队名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。强迫球迷接受“河南建业”改为“洛阳龙门”,不仅容易产生反效果,而且背离了改变中性名字的初衷。
在体育界,商业冠名的案例还有很多。其中,最著名的就是F1。每支车队都有其赞助商的名称中超球队名称,包括红牛等不生产汽车的品牌。车迷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,国际汽联也没有说有什么问题。在围棋领域,三星杯、春兰杯、LG杯都是知名赛事。你能说这些事件如果被商业命名就不纯粹了吗?所谓传统在于历史的积累,而不在于表现形式。
足球也是一种文化载体
话虽如此,即便改名,中国足球真的只能改名为“任城联”吗?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样的名字还不如“恒大”、“富力”或者“永昌”或者“苏宁”。归根结底,这些大公司在刚成立的时候也很注重自己的注册名称。
在改变中性名字方面,邻国日本一直是我们的榜样。很多J联赛球队的名字都被翻译成了中文,而且他们的中文翻译基本上都非常漂亮,比如清水心跳、甲府风林、仙台七夕、札幌北海道人等。还有带有母公司特征的男女通用名称,例如浦和红钻(三菱)、柏雷索尔(日立)和岩田喜悦(雅马哈)。
翻译讲究“信雅”。既然J联赛的中文名可以诗意地翻译,为什么我就想不出一个好名字呢?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传承,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独特性。只要用心选款式,怎么可能只有《人城恋》呢?
中国的航天器的名字都非常优雅。月球探测器命名为“嫦娥”,地月中继卫星命名为“鹊桥”,导航卫星命名为“北斗”,空间站命名为“天宫”……这些都是名字一个大国的重要武器。这个名字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浪漫气息,命名方式非常值得中国足球借鉴和学习,因为足球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载体。如果你认为把球队的名字改成“某某队”、“那个人是谁”或者“什么动物”就是好名字,那么你不仅不懂足球,也不懂足球。你的家乡和历史。